[復盤寫作系列 3] 個人知識管理的的迷思
建立個人知識管理系統,就能解決輸出的問題嗎?
我是從 2013 年開始接觸「個人知識管理 」的。當時拜讀了電腦玩物站長 Esor 的多篇文章,開始學習各種筆記方法來管理學習資訊。
「個人知識管理,那是啥?」我聽到你心中的疑問了,因此讓我用 10 秒鐘快速解釋給你聽。
個人知識管理 (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,簡稱PKM) 這個詞,最早可以追溯到 1999 年 (Jason Frand and Carol Hixon,1999)。目的是有效地管理個人擁有的各種資料,追求更有效率的輸入、處理、輸出,並鼓勵個人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具來實踐。
例如你可能聽過:
- Johnny Noble 的「Johnny Decimal」
- Niklas Luhmann 的「卡片盒筆記法 (Zettelkasten)」
- Tiago Forte 的「打造第二大腦 (Building a second brain (BASB))」
這些都是市面上常見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。
學會了一個系統後,多數人都會用數位筆記軟體來實踐它們。例如:
- Notion
- Logseq
- Obsidian
- Heptabase
- RemNote
市面上有超過 20 種以上的筆記軟體可以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