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不想單純只做 Obsidian 筆記軟體的教學,而是用去解決 "如何持續產出內容" 這個問題。」
為了優化今年發行的「Obsidian 學習包」數位知識產品,近期對購買學員做課後調查。
有一位同學這樣回覆:
一開始會想學 Obsidian 是因為聽說了卡片盒筆記法的雙向鏈結,但目前使用的 Evernote 和 OneNote 都太方便了。
可以提供一些能讓我會非常想使用 Obsidian 的情境麼?
這個問題勾起我在學習「用途理論(Jobs to be done)」時的重點:客戶想要的是解決問題後的成果,而不是只看你賣什麼。
這件事情不解決,會導致: 課程沒幫助到學員 = 我做出一個沒有用的產品。
於是我想:「好,客戶到底想要什麼?」
但這個問題太大了。不同人因為不同身分,都會有不同的需求!因此我決定用「身分」來思考問題,究竟「某個身分」的「某個需求(問題)